最新的 松冈汉堡第十四话 里,tkmn 说了这样一件事:
「我很憧憬那些对自己特别有自信的人。不过不管我怎么努力,也对自己不太有信心,也不知道该怎么办。但正如你们所说,因为我对很多事情感到不安 —— 怎么说呢,感觉充满不安的自己不行,就渐渐失去自信。」
わかります。
有些伤口,或许客观地审视起来,很微不足道;但由于人很脆弱,因此根本恢复不了。而受伤的人,却拼尽了办法想修复它们。导致的结果,就是这些缺陷在眼中被放得越来越大。「没有能力修复」这个事实本身,造成了二次伤害,进入了恶性循环。
衡量的指标出了问题。
如果不再害怕失败。
如果认为得到一件事情不再是理所应当的。
如果承认某件事情遇到困难,是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就很难,而不是自己的水平太差。
如果相信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点滴的进步。
如果踏出那一步根本不需要自信,只要什么都不想。
那么人就会轻松很多。那么谁都会愿意前进。
如果周围没有人表扬你,至少要对自己的正确行为有积极的反馈。
如果天底下没有人承认你,你就得学会 argue。
记住,你的评价指标不是他人,最终目的不是和周围的人保持一致,而是取得长足的进步。
这很难,就像小闹钟一年转三千两百万次圆圈一样。
但小闹钟知道,这其实和每秒钟滴答一次是等价的。
你要做的,也就是每秒钟滴答一次。或者每三秒滴答一次。一旦定下规则,就要确实地执行,直到遇到困难。总结困难,制定新的规则,继续确实地执行。只要你相信自己是一个指数函数,不管自己的基数有多小,只要大于一,你就能不断地成长下去,获得长足的进步。
第一次的滴答最难。你踏入新的魔界,一切都是未知。你不知道自己该问什么问题,就想让一个先知告诉你一切。
先知用混浊的眼球上下打量,接着喉咙翻滚上来一口痰,呸向地上。他用麻布长袖擦擦嘴,告诉你这个菜鸟:
鼓起勇气来,放空你的期待,深呼吸,什么都不要想,跨出第一步来。
你走出第一步。你发现,原来魔界的土地是这样的质感。魔界的空气是这样的滋味。你才开始意识到与以往的不同,你找到了新的现象,意图总结新的规律。你的心稍微踏实了一些。于是为了打倒魔王,你开始第二步,第三步,第四步……
偶尔会失败,重新来过便是。不放弃,不纠结。承认自己的菜鸟,然后承认自己需要进步。不暴躁,不焦急。没有人天生是天才。在红尘人界行走,去做谁都能做的事,只能导致别人会把你拉到他的水平上,然后用他的经验打败你。
被打败没有关系,吸取教训,保持进步,因为「吸取教训 保持进步」并不是「谁都能做」的。你要做的,就是吸取教训,不再犯错。于是魔王的陷阱少了一个又一个。
荒木飞吕彦
小学时我有个很傻的朋友,一起玩的时候,他浑然不知地坐在了花坛里一种针小得看不见的仙人掌上,因为穿着短裤,针理所当然地扎到了屁股上。然后,他居然一边惨叫一边用手摸屁股,当然手上也扎了针。他开始哭了,虽然一边说着「这种针是看不见的」,一边还是用舌头去舔那手。
不知为何,突然不想再和他做朋友了。
吸取教训,这四个字看起来就很痛苦,因为这表明面临了困难。为了开心阅读,我们换一种说法,称之为「学习」。
人不可能在没有反馈的时候学习到知识。答对题目,虚荣,欣喜。答错题目,羞愧,后悔。这是我们最原始的反馈,我们使用了「感情」去学习。如果说「感情」是一辆车的四个轮子,那么「态度」就是引擎。如果「态度」相信完成某事能够给自己带来提升,那么就会动用「激情」去完成。
感情是极为强大的工具,上限高到太阳,下限低到地表。到底怎么去进行「学习」呢?甚至进一步说,怎么去完成各种事情呢?一种想法是,我们想尽量避免感情的负面影响,而利用好感情的正面效果。直接改变感情很难,我们得建立起自己的态度系统。另一种想法是,不动用感情。这两种想法都会在正文里描述。
飒,开始我们的正文吧。
正文
你现在心头有一件事,这件事让你很烦躁,它放在了你心中的第一位。
你已经把这件事拖了很久。在这期间,你一直在想,该怎么解决这件事。
其实你心里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。
但不知道为什么,你没有去完成它。
你边做着无关的事情,边想着该什么时候开始行动。
这几天里,你一直在走着这样一个循环:做无关的事 -> 想着该怎么行动 -> 无关的事做完 -> 找下一件无关的事 -> 延后行动的时间 -> 继续做无关的事。
最后,你变得越来越烦躁。直到出现了催促,或是临近截止时间,你终于开始做这件事。做了一部分后,却遇到了新的问题。
这时候你才发现,自己应该早一点开始做的。
你开始思考,上面的循环中,哪个环节出了问题?
当然,从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。
最完美的情况,就是一开始就直接投入。如果在一开始直接注入意志力,那么往后的事情不说顺风顺水,至少可以与人商量、讨论,因为你知道了自己面对的困难具体的细节,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。有些未知总是最令人向往的,而别的未知是最令人害怕的。你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工程的具体细节,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安排多少时间在上面。你心中留了一个 open loop,这个 loop 的缺口需要用无限个遐想的时间来填补。
如果一开始没有意识到问题,那么思考一下,为什么会延后行动的时间呢?
有两种可能。无意识和下意识。下意识代表「态度」正在工作,即当前的无关的事比心头的事更加能取悦你,无意识代表你正在动用你的僵尸模式,即「习惯」。
态度:化被动为主动
你得意识到,心头的忧愁,它的主人是你自己。这件事的结果,掌握在两个人手上,一个是你自己,一个叫命运。
巧的是,只有这两个人一起放手,这件事才真的算是完蛋。不管是你不松手,还是命运不松手,这件事都不会玩完。命运是不固定的,但若你坚持不松手,事情必有它的曙光。
如果你在等结果,你就去催。如果事情慢,就找更快的方法。如果需要很多时间,那就早早起床。
如果你找到了问题的难点,而不去解决,那就叫做松手。
如果你发现了问题,而不愿意去找问题的难点,那也叫做松手。
如果你发现了问题,费心求解,询问他人,查遍万古,都没有解决方法,那就找个代替问题的来源的做法。所幸,这事通常并不会发生。
你是解决问题的主人。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情很重要,那就快做,尽量全心投入。你是这件事最强大的引擎,你最了解事情的进展。如果你觉得不了解,那就去了解。如果没人愿意告诉你,那就问问为什么不愿意告诉你。你知道,为了这件事,你可以放弃自己的脸皮,可以把胆小的自己抛到十万八千里,可以在谁都正自由散漫的地方欢快地跑动,可以在人头攒动的地方大声呼喊,可以突破谁都没法突破的极限。
你知道,管什么风花雪月,举止端庄,把事情搞定最重要。你知道,你的态度决定了事情的转机。你知道,只要你自身成了 deadline,你就会发现时间竟多得用不完。你知道,你有一颗变通且独立的脑袋,不管遇到什么困难,都能努力找到解决或是替代的方案。
你知道,不管遇到什么事情,你都有一颗勇敢的心。你不怕改变现状,你只怕沉迷现状直到老死。你知道,只要踏出那一步,你就会跑起来,一切都会顺其自然。
前面是万里长征,只是踏出一步,算得了什么?
习惯:化主动为不动
一旦形成了好态度,为了吸取教训,不再返回到消极的态度上,你想形成好习惯:每日积极地、主动地 push 事情的发展。为了让其他的琐碎事情不再侵占你的大脑,你想形成自动处理的习惯。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有效时间,你想形成早睡早起的习惯。
Motivation is what gets you started. Habit is what keeps you going.
有时是无意识,就点了链接。无意识,就答应了某事。这很自然,万事都要过一遍大脑,迟早要秃顶。因此,解决方法并不是过一遍大脑,而是养成自动化地处理琐事的系统。
吃一堑,长一智。再碰到类似的坑,若能识别出来,必是养成了好习惯。
什么叫做习惯?习惯就是条件反射。看到乘法式子微分就用莱布尼兹法则,看到手机屏幕亮就点,看到美色就流口水。
根据 Learning How to Learn,条件反射由四部分组成:
信号 (cue)
惯性行为 (routine)
奖励 (reward)
信念 (belief)
养成正确的习惯很难,关键就在于 奖励 和 信念 。如果你认为一件事不值得做,且它反馈很低,那么你到死也不会养成这件事的习惯。如果你相信做某事能带来幸福,且你量化了目标,那么每天达成它时,你都会感到离幸福近一些。为了增强 奖励,可以尝试自己创造一些反馈,比如达成后吃顿好的,除非目标就是减肥。
为了达成好习惯,你得自己寻找触发习惯的信号。比如拿起眼镜就起床,盖上被子就闭上眼睛。
总结
你知道,只有每日保持好的习惯,你才能呵护你的大脑和心情,正常且流畅地处理所有突发或琐碎的事件,以确保大脑因为没有参照而产生恐慌。
你知道,为了形成一种习惯,也为了发现什么叫做好的习惯,更为了吸取教训,你需要观察周边的人,也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记录系统,比如记事本或者电子笔记,记下你觉得需要记录的事情,而不是让它一直停留在脑内,让其衰变至某天醒来后完全忘光。
你知道,为了让自己不再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哪些事情,需要自己主动地去设置事情的截止时间,所期望的达成结果,以及需要踏出的下一步。
最后,你知道,为了达到这个结果,你愿意付出一切,你愿意变得稍微勇敢那么一点。因为你知道,如果你今天变得稍微勇敢那么一点,那么明天变得更勇敢一点,就会成为理所应当,而后天,你将会拥有无限的打败魔王的勇气。